8月19日下午,中国田径协会、上海体育学院战略合作交流座谈会在上海体育学院举行。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于洪臣,副主席兼司库、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王楠,副主席、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田晓君,副主席祝仕兴,执委黄承斌,副秘书长、田径运动管理中心综合部主任王晓莹,副秘书长、田径运动管理中心社会活动部主任水涛,副秘书长、田径运动管理中心竞走部主任兼备战科助办主任杨继敏。上海体育公司党委书记李崟,党委副书记、经理陈佩杰,体育教育训练学院经理高炳宏、党总支书记徐烈,继续教育学院经理蔡犁,体育教育训练学院教授吴瑛、丁海勇,以及田径教学团队教师代表,中国田径协会相关部门、高水平教练员培训中心、马拉松学院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交流座谈会。

本次交流座谈会,双方就未来广泛深入的战略合作进行深入研讨,旨在有效整合中国田径协会资源和高等院校学科专业资源优势,以双方前期合作的高水平教练员培训中心、马拉松学院为载体,建立中国田径逐步走向职业化、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社会化方向发展的训、竞、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平台,共同探讨逐步实现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的良性互动。
李崟致辞,他首先对中国田径协会于洪臣主任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对近年来田管中心在上海体育学院发展过程中提供的指导与帮助表示感谢。李书记谈到,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就与上海体育学院在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上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近年来双方先后共建中国田径协会高水平教练员培训中心以及马拉松学院,并在奥运会的备战过程中,上海体育学院教师承担田径项目科技助力奥运的工作,为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备战过程提供训练质量监控、技术战术解析、疲劳监控与恢复等技术支持与服务。这些举措都为以后双方进行全面的战略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晓莹就中国田径协会的目前改革情况进行介绍,按照协会脱钩改革的“五脱离、五规范”要求,就协会改革过程中的目标、改革的核心和抓手、相关改革举措、协会组织架构等方面进行了全方面汇报交流。
水涛就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及产业开发现状以及未来工作进行了汇报交流,特别指出:近三年中国马拉松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2018年已有285个城市举办了规模赛事,共计1581场;中国田径协会对赛事实行三级赛事认证及备案制度;马拉松文化传播及国际交流发展蓬勃,成果显著;中国马拉松学院发展情况情况良好,培训专业不断细分,从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团队体系、培训管理、宣传推广等方面完成了大量工作,为行业发展培养和储备大量人才。
杨继敏就双方开展的高水平教练员培训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对历年培训情况、相关组织架构、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培训工作规划产中心层面进行了汇报交流。
高炳宏从学校层面对中国田径协会高水平教练员培训中心近五年来的高水平教练员培训工作中的亮点、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工作计划进行了汇报交流。
丁海勇教授就双方共建的中国马拉松学院在学院架构与功能定位、近年来开展工作情况以及下阶段工作规划进行了汇报交流。
王楠就上海体育学院近年来在中国田径事业发展贡献的力量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对双方在未来深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上提出了建议,希望双方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进行互补,进一步加强战略合作交流。
会上,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祝仕兴,执委黄承斌也进行了交流发言。他们从企业角度出发对双方的进一步战略合作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就目前马拉松产业的发展来看,作为朝阳产业未来将会有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但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体育人才的缺乏,不能很好的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在积极寻求与专业类体育院校进行校企合作,希望借此机会能够联合中国田径协会以及上海体育学院搭建一个更具有国际化视野发展平台,同时整合市场资源,为中国田径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交流发言结束后,于洪臣主任就中国田径协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与上海体育学院战略合作的意向进行了交流。他指出在中国田径协会在发展改革的重要关口,本次讨论会将会载入双方合作发展共赢的历史中。于主任提出了双方的合作宗旨、指导思想,并从田径运动发展的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国家队备战共建与科技助力奥运、单项学院(校)共建、田径对外友好交流合作开展、田径产业开发合作和中国田径研发基地建设等未来合作的七大合作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
陈佩杰从近几年的学校发展方面跟中国田径协会与会人员进行了汇报交流,对中国田径协会于主任提出的七大合作意向,上海体育学院将会进行全面综合考量,出台相应的方案尽快与田协进行沟通,尽快把相关合作内容落地。
[作者/杜超 摄影/陈航、王鑫]
[报送单位/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责任编辑/董杨华]